中俄博览会&哈洽会-凯发国际信誉

走进博览会

htf

展 会 介 绍
组 织 机 构
会  歌
宣 传 片
历 届 回 顾
哈洽会故事
合 作 伙 伴
地 图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哈洽故事汇】“哈洽”引我走上创业路;哈洽会——百姓创富大舞台;收藏“哈洽”二十年

chtf.org.cn  时间:2023-04-28    信息来源: 《我看哈洽20年》征文活动 

哈洽故事汇 no.1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哈洽会”)创办于1990年,目前已成功举办31届,始终秉承“突出俄罗斯、面向东北亚、辐射全世界、服务全中国”的办会宗旨,成为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对外平台,而立之年的哈洽会见证了中国尤其是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沧桑历程,也承载着几代“会展人”的记忆与情怀。

       在第三十二届哈洽会即将召开之际,回看三十余载风华历程,重温哈洽温情故事。黑龙江博览公众号推出【哈洽故事汇】专题,专题分享故事均来源于《我看哈洽20年》征文活动(2009年由哈洽会组委会、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现在让我们共同聆听这些见证者们的“哈洽之音”吧!

       注明:以下分享内容,均为2009年《黑龙江日报》刊登原文回顾。

 

       01、作者简介——战立新
       战立新,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东方红林业局机关干部,从 1996年开始参加哈洽会至今没有间断过,而参会的角色却在不断变化。在“哈洽”的引领下,他从一个参观者,变成了后来的创业者,现在已成为一个产品创新品牌的打造者。

《“哈洽”引我走上创业路 》

作者:战立新

       与“哈洽”结缘,是在 1996年的冰上基地,那一年我是第一次参加哈洽会。记得那时,我是以森工集团东方红林业局的代表身份参加哈洽会的。生在林区,二十几岁几乎没出过远门,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到了哈洽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企业和商品感觉眼花缭乱。由于我在林业局多种经营局工作,所以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哈洽会,以后的几年里,我们背着林业自产的大米、大豆、木耳、山野菜等原字号的产品参展,可到展会一比,不论是包装还是企业宣传,差距太明显了,甚至我们连一般的加工和包装都没有,品牌就更不用说了。

       从那时开始,我有目的地收集一些有名的大企业的资料往回背,每次都有十几公斤的资料背回家,每次也总要挨骂:“人家参展是买回便宜的好商品回家,你倒好,背这么多没用的废纸,还占地方。”

       到了 2002 年以后,我开始背着自己的产品参展了,起初是模仿别人,把我们林区产的黑蜂松树蜜灌上瓶子,再印几张东方红蜂业的标签贴上,这就算是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到哈洽会一亮相还真引起了关注。展会后第一批黑蜂原蜜产品进了森工总局创办的黑森配送中心山特卖场。

       到 2005 年初,我们以协会为基础组建注册了民营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申请了“神顶峰”注册商标;2007年申请完成 qs认证,同年末“黑蜂雪蜜"获2007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我领办的森工农民蜂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全国首批蜂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年复一年的“哈洽”,似一级级的台阶,引领着我们创业者的脚步,在一点点的摸索和实践中,我们的产品不仅走向了全国市场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还作为龙江展团的特色新品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大型展会,屡获好评。

       哈洽会是我创业的摇篮和伙伴,也是我每年必须奔赴的“考场”。


02、作者简介——高淑荣
       高淑荣,1998年从工艺品厂下岗后,凭借自己的编织手艺和几个下岗职工办起小工艺品厂。1999年起,他们开始参加哈洽会,如今,产品通过哈洽会远销国内外。

《 哈洽会——百姓创富大舞台 》

作者:高淑荣

       1998年,我从工艺品厂下岗回家了,突然间离开忙碌了近三十年的工作岗位心里很不是滋味,更重要的是收入没有了,上大学的孩子等着用钱,四十多岁的我想找份工作又到处碰壁,怎么办?于是我联系了几个下岗姐妹,在一条背街处租了两间很便宜的房子干我的老本行--工艺品编织。

       草秸编织与麦秆编织是一件很难的技术活。因为我们是小作坊,所以我们打算用纯手工编织的工艺品开拓市场。经过不懈的努力与研究,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编织产品。第二步,就是要把我们的产品打入市场。因为我们没有多余的资金做广告,于是我们姐妹几个带着产品赶集市、摆地摊、走街串巷地叫卖。在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喜欢我们的产品,说它不仅工艺精湛,价格实惠,而且还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可是像我们这样打游击的宣传销售方式,取得的收入是微乎其微的,仅能够维持小厂的日常开销。

       我们的产品需要一个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展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签到大批订单,才能有机会取得更多的销售收入。正愁眉不展时,在外贸部门工作的同学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老同学,我看了你们的产品很不错,我的一个韩国朋友很喜欢,把产品拿到咱们的哈洽会上展一展说不定能成功。”我听了眼睛一亮,急忙放下电话,找出关于哈洽会的相关资料,越看越觉得可以试一试。

       经过紧锣密鼓地准备,我们成了1999年哈洽会参展商中的一员,我们的产品进入了哈洽会。哈洽会上,参观洽谈的中外客商摩肩接踵把展厅挤得水泄不通,有很多外商都对我们的展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在这次哈洽会上,我们签订了包括销往日本草席在内的四份合同,虽然数量都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好开端。

       这次成功,让我们认知了哈洽会,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向中外客商展示产品的平台,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商业机遇。在这里企业无论大小,它都会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是我们老百姓的哈洽会,是它开启了我们的成功之门。

       从那以后,我们厂的手工艺品年年都在哈洽会上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哈洽会的发展壮大,我们厂也不断增加新品种,扩大规模,销售额成倍地增长。我们的手工艺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工艺品厂也日益兴旺发达。这一切,哈洽会功不可没。


03、作者简介——朱俊峰

       朱俊峰,退休前任省博览中心筹备办主任,中国展览馆协会名誉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早年亲自参与多届哈洽会筹备。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仍痴迷收藏,用多年积累的收藏品建立起哈洽会的“活档案” ,记录下哈洽会二十载成长历程。    

《 收藏“哈洽”二十年 》

作者:朱俊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收藏的历届哈洽会藏品,可以清晰见证哈洽会从小到大,从初创走向成熟,从区域走向世界的经历。

       1990年6月,哈尔滨举办首届"中国哈尔滨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一直热爱收藏的我,意识到一定要把哈洽会“收藏”起来。前几届哈洽会期间,我是展览办的工作人员。当时,向中外客商发出的《请柬》,只能在白纸上用黑红绿三种颜色简单印刷,一张八开的薄纸印上俄、英两种文字,而且还是五年“一贯制”没有改变。为了加快投递、节省邮资,两名工作人员带着装有信函的旅行箱乘车、坐船到俄罗斯布市邮局去发送,由于客户不清楚而退回的信函很多都成为我今日的收藏品。今非昔比,20年后的今天发出的邀请函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中、英、俄、日、韩五种文字铜版纸印刷,犹如一本画册展示在人们眼前。

       从第一届哈洽会至第七届,我收集了哈洽会相关的报纸、国家领导人题词、讲话、会刊、特刊、门票、参观证、工作证、招贴画、汽车通行证、请柬、照片、邮票、首日封、胸卡、大会指南等几十种产品,直到1997年第八届哈洽会,我从省展览哈洽会筹备办主任岗位退休回家,哈洽会也迁至哈尔滨冰上基地举办。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从第八届哈洽会开始,我每年都悄悄买票入馆,继续收集哈洽会会刊等资料。

       从第十五届哈洽会起,哈洽会迁到现在的国际体育会展中心举办。我收藏哈洽会的事感动了大会办,之后,他们每届大会开幕之前给我办好入馆证,会后还向我赠送相关资料,大大丰富了我的收藏。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哈洽会,我还把家里80平方米的房间装饰成了哈洽会相关资料展示馆,免费开放。

       每年六月,初夏的哈尔滨丁香盛开,景色迷人。每年六月也是我“丰收”的季节。翻开20年前首届哈洽会一张张朴素的“面孔”,再翻阅一下今日绚丽多彩的请柬、邀请函..... 20年过去,哈洽会已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更多内容!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黑龙江省博览发展促进中心微新闻”微信订阅号
 
 
凯发国际信誉
黑龙江省国际博览发展促进中心
地 址:中国哈尔滨市南岗区美顺街35号
电 话: 86-451-82340100
传 真: 86-451-85980026 82340226
email:chn@gjcjzx.org.cn
投诉电话: 86-451-82340100
帮助中心
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易会展app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凯发国际信誉 copyright © 2023 chtf.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